渔民捕获巨大乌贼体重超过半吨 据美联社报道,新西兰渔民在南极海域捕捉到了一条体重超过500公斤的巨大乌贼。当地渔业部门称,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抓获的最大乌贼。据悉,为了将这条身长10多米的大家伙拖上船,渔民们花费了两个多小时。不过,擒获这个大乌贼其实要算渔民们“误打误撞”:它偷吃渔网内的海鱼,结果反而自投罗网无法脱身。
根据科学家推测,这种大乌贼身长最高可以达到16米左右。一直被人们称作是深海中“最神秘的动物”。这种巨大乌贼可以潜到2000多米深的大洋底部活动,而且极具攻击性。今后,这条巨大乌贼将被冷冻,然后送到位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国家博物馆内收藏,以供各界研究之用。据悉,这种“乌贼王”的身材比新西兰周边海域的常见巨型乌贼大得多。
英国科学家近日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了一种蓝色小鸟拥有“根据未来发展储藏食物”的能力。另外,新西兰渔民则在南极附近海域“偶然”抓到了一条体重超过半吨的“特大号乌贼王”。据悉,这种乌贼成年后身长颇为巨大,很可能就是航海家们传说中的“深海怪物”原型。
会计划的小鸟 英国科学家近日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了一种蓝色小鸟拥有“根据未来发展储藏食物”的能力。另外,新西兰渔民则在南极附近海域“偶然”抓到了一条体重超过半吨的“特大号乌贼王”。据悉,这种乌贼成年后身长颇为巨大,很可能就是航海家们传说中的“深海怪物”原型。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人们曾发现少数动物具有某种 “规划下一步动向”能力的动物,其中包括部分大型类人猿和某些鸟类。以往大家普遍认为,只有人类才拥有 “了解掌握和规划将来”的智商。为了验证小鸟的真实能力,英国剑桥大学专家精心设计了两个用于对照比较的实验。
在第一个实验中,这些小鸟被分别饲养在两个笼子里。研究人员给这些小鸟喂它们酷爱的三种不同食物。可是,其中一组小鸟没有“早点吃”。另外一组小鸟则“三餐俱全”。在小鸟们养成习惯后,科学家突然给它们加上一顿“夜餐”。结果,那些没早餐吃的小鸟竟然懂得将自己额外获得的食物储备起来留到早上再吃。
在第二个实验中,两个笼子里的小鸟都有早点吃,但是供应给它们得到的早点品种完全不一样。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在喂小鸟早餐时,给它们放上两种食物。结果发现,这些有意思的小鸟们都会多储藏些自己平时吃不到的食品。这种小鸟很聪明,如它们发现自己藏食物的地点被其他鸟窥测,立刻抓紧时间换地儿防小偷。
一战“平安书” 走了90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士兵冒死征战沙场,在家等候的亲人则每天都在盼望及时收到从战场寄来的家书。但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英国退伍老兵沃尔特·巴特勒在一战期间寄给未婚妻的一张报平安的明信片,居然迟到了整整90年才到达家人手中。
1917年12月5日,时年21岁的沃尔特从弗兰德斯战场给未婚妻埃米·希克斯寄出一张明信片报平安。当时埃米居住在英国威尔特郡奇彭纳姆,但她并没收到那张明信片。
从战场归来后,沃尔特与埃米完婚,移居伦敦并喜得一女乔伊丝。不幸的是,这对伉俪最终还是离异。之后,两人相继去世。
在90年的岁月流转中,沃尔特寄出的那张明信片居然“重现于世”,奇迹般地被送到乔伊丝手中。
据报道,这张明信片是奇彭纳姆信件分拣室的工作人员于上周找到的。邮递员马丁·凯在从斯温登寄来的一批信件中发现了这封“迟到的家书”。马丁于是向当地历史协会的工作人员玛格利特·伍德求助,希望能找到收信人的亲属。凑巧的是,玛格利特正是乔伊丝的朋友。想到乔伊丝婚前姓氏正是巴特勒,玛格利特就协助邮递员成功联系到乔伊丝。经证实,这张明信片确实是乔伊丝父亲当年寄给她母亲的平安书。
乔伊丝十分吃惊,完全未曾料到事隔90年竟收到父亲的亲笔信。
由于当时正值一战期间,士兵在家书中不能写入自己在战场的详细情况。士兵只能在事先印好字的明信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其他一切不适当的话都不许写。因此沃尔特寄回的明信片内容十分简单,上面只印着“我非常好,一得到机会我就马上给你写信,但我很久都没收到你的来信了”。而由沃尔特亲笔书写的只是自己的签名和写信日期。
虽然乔伊丝得到了父亲写给母亲的亲笔信,但有件事却令她迷惑不解。明信片上贴有一张“战地邮局”的邮票,上面的寄信日期是1915年7月28日,居然比沃尔特在明信片上签的1917年12月5日提前了两年多。
干饭盆山之谜 干饭盆是长白山迷谷的俗称,因人们一旦误入迷谷,迷失方向,被"闷了干饭"而得名。就像大西洋百慕大三角一样,长白山迷谷"干饭盆"也充满了恐怖和神秘色彩。
干饭盆没有主峰,是由环形山峦组成的盆形大峡谷。南北长20华里,东西宽15华里,方圆约300平方华里。干饭盆并非一个盆,而是大盆套小盆,小盆连大盆,据说有81个。里面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和数人合抱的大树,奇花异草遍布谷底。这里又是杜鹃、山鸡、苍鹰等野生动物的乐园。
神秘的干饭盆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对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是什么东西干扰人的记忆力,破坏人的生物钟呢?令人不解的是,迷路者走过的路线,总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最终还是回到原处,总是走不出来。曾有获救者回忆说,在里面判断方向,往往是相反的。
据进过迷谷的人讲,谷底的许多陨石,可称得上是罕见的古陨石遗址。陨石从何而来,是否存在放射性物质和磁场呢?这种物质不仅能扰乱人们的记忆,而且还能扰乱指南针方向。
由于千万年来无人深入迷谷,这里保留着鲜为人知的原始状态,如植物、矿物、动物、矿泉水及奇异的自然景色,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保存最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极具开发前景的森林旅游区。
世界最大的天坑群八大待解之谜 近日,中国最后一块未被人迹打扰的处女地的神秘面纱有望被揭开。一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研究会、中央电视台、美国洞穴基金会、英国牛津大学俱乐部等组成的科学考察探险队将进军百色地区,对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进行科学探险考察。
科考探险队计划用15天左右的时间,探险600米深坑,穿越布朗大峡谷,考察布柳河流域,力图破解这一世界上罕见自然奇观产生的众多谜团。
天坑成群原因何在?
1998年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喀斯特漏斗群,又称天坑群。1999年2月至10月,有关方面再次组织了水文地质专家对当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结果确定,这里是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天坑群。由20多个天坑组成,其中最大最深的天坑叫大石围天坑,深达613米,南北走向宽420米,东西走向长600米,周边为悬崖绝壁,底部有大片原始森林和山上的原始森林相连接。
而专家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天坑是如何形成的?有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地下暗河长期腐蚀造成巨大地下空洞后引起地表大面积坍塌所致。
天坑中是否有洞螈?
乐业天坑四周被刀削似的绝壁所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竖井。天坑的底部则是一片人类从没有涉足过的极为罕见的原始森林,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森林里有溶洞群、地下河流相通,专家们认为,这里极有可能会发现一些已经被认为是绝迹的动物,如洞螈、盲鱼等。它们是两种生活在地下河流中的远古动物,视力退化。目前只在斯洛文尼亚曾有发现。人们是否在这里也能有所发现呢?
有人形容乐业天坑是远古植物的天堂和动物的王国。在1999年组织的一次考察中,已经有人拍到了蓝色的石头、方形的竹子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专家认为,此次考察,有可能发现远古时代的植物,如桫椤等。他们甚至希望能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动植物品种。此外,乐业天坑内极有可能生存着水生无脊椎动物及常见的鱼虫和鼠类等啮齿类动物。
古人类是如何在此生存的?
科学家们在过去的考察中发现,在乐业天坑群周边地区有大量的生物化石。据了解,这些生物化石是二叠时期海洋动物化石。同时,在天坑周边地区还存在着一个大型的旧石器时期人类生存的遗迹。这一发现已经被列入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专家们指出,这一遗址与北京周口店人类遗址的价值不相上下。此行,专家们将进一步对这些遗迹的价值作出评判,并揭示当时人类的生存状态。
武警战士何以神秘消失?
发现天洞的消息传出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地旅游部门不甘落后,于1998年组织了一支民间探险队,力图验明正身后开发此地。这支没有任何精良装备的民间探险队凭着几根绳索和他们的胆量,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到了600米坑底。坑下洞洞相连,漆黑一片。一个武警战士脚下一滑,从此消失在水中,使这里的天坑又添神秘。
据科学家介绍,在喀斯特地形区巨大的天坑下必有密如穴脉的地下溶洞群。科学家们推测这里有可能会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溶洞。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最深的溶洞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附近,洞深达1700多米。
冒气洞是否就是红水河发源地?
在乐业天坑群中有一个冒气洞。它有350米深,天气晴朗时,洞中总会有一股白雾源源不断地冒出来,故而叫冒气洞。而正午时分,阳光可以直射到洞底,形成一道壮观的光柱。洞口周围的树枝摇动起来,飘落的树叶不仅不会掉入洞中,反而会向上飞舞。此次科考队将力争走完冒气洞。因为洞底是一个未探明的溶洞。洞体曲折幽长,有地下河。有人提出,这里可能是红水河的源头,专家们就想弄个明白。
盲谷流向何处?
天坑群中的又一独特地貌就是布朗大峡谷,这是世界上罕见的盲谷,也是这次科考探险的重点之一。谷长有4公里多,谷中有一条河,当地人称作布柳河,它是地下河的延伸。这条河人迹罕至,两旁生长着茂盛的热带雨林。科学家们主要将探明这条河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野猪到底有多少?
本次考察之前,曾有专家在大石围天坑群的黄獍洞中发现了多头野猪。当地有个传说,说不知猴年马月,有几只猪不小心跌入其中,再也无法爬出来,只好在洞内安营扎集,生儿育女,不断繁衍开来,天长日久,这里竟成了一个天然的猪场。
这种野猪成群的景象是否会出现在其它的坑中?或者会有其它大型的动物生存?
是否会发现大群飞猫?
据乐业县“飞猫”探险队队员描述,地下河水量少的时候,涉水进去可看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溶洞的高大超出想像,连强光手电都不能照到底部;钟乳石如水晶闪烁,像打开了一片宝藏;有的地方,河床是红色的,由一整块宽广的石板铺就,上面镶满斑斓的卵石--不曾有过人迹,不曾有过人为的装饰,里面的景观只能用惊叹来表示赞美。不少到过这里的人称,他们曾经见到了一种奇特的动物,当地人称为“飞猫”,它头部像猫,爪子尖锐,但尾巴又粗又长,在峭拔如削的岩壁上攀援如履平地,而且,它的四肢有皮翼相连,伸展开时就像一张滑翔伞,能在空中滑翔。
参加此次科考探险的成员将达20人左右,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进入最深的坑底。
出香稻的神奇水田 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四川省土家族自治县,该县悦来乡寺院村有5块神奇水田。其位于寺院村数百亩梯田的中央,从外貌看显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却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奇之处。它长出的水稻喷香扑鼻,与周围水田同耕、同播、同生长、同管理种出的稻谷判若两样,犹如生长在两个天地。最奇特的是,不论变换什么稻种,而且不论遇上多大的干旱和灾害,它总是旱涝保收,其稻香气味不减,米色晶亮,馥溢四邻,成饭后如油拌,胜过糯米,素有“皇米”和“宫米”之称。
喷射香味的香地 在湖南省洞口县清水村西北方向,有一块面积约50平方米左右的怪地。这块地被称为“神仙香地”,一年四季都散发出奇特的香气。但只要超出香地范围一步,香味就闻不到了。曾有人想挖地寻宝,但一无所获。香气还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早晨露水未干时特别香,太阳如火的正午微香,日近黄昏或雨过天晴香味又慢慢变浓。并且其香味甚为奇特,谁也说不出是什么花草的香味。有人推测可能是地下放射出来的一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但究竟是哪一种微量元素谁也说不清。
飞鸟不栖之地 浙江宁波近郊山峦中有一个保国寺,属于东汉时期的古建筑。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座古老的建筑里,居然没有麻雀、燕子之类的鸟类栖息,也没有蜘蛛和其他动物,这在其他古建筑中很少见到。
鸟类为什么不在此栖息?保国寺于是成了千古“迷宫”,吸引了许多有兴趣者前来探秘。
有人认为,飞鸟不栖保国寺,是因为保国寺内有“回旋风”。保国寺建筑结构独特,它具有我国汉唐时期特有的木结构风格。大殿通过纷繁多样的柱、梁、枋、拱、昂、阑等构件的巧妙衔接和复杂榫卯,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外形。整个大殿没用一根铁钉,全凭精巧的榫卯使斗拱层层相衔,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在这些错落有致,如鱼鳞般层层相贴的斗拱结构里,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风道”。外面的空气一进入大殿,便通过这些“风道”在大殿内产生了一种回旋的气流,这种气流被称为“回旋风”。回旋风在大殿内不停地回荡,使梁上不容易结存灰尘。因此建筑学家推测,这种回旋风有可能产生一种独特的声波,就像超声波似的,使飞鸟不敢接近。
那么,到底是回旋风或木材成分使飞鸟不敢近前,还是有些别的什么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神秘湖光岩八大谜团今待解
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湛江市,有一个神奇的玛珥湖。长期以来,由于这里的湖水旱不沽,涝不溢,始终水清如镜,且终年落叶无踪、蛙蛇绝迹……,因此,它除了秀丽的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外,还留下了许多至今无法破解的谜团。
这一神奇的湖,就是中国惟一、世界最大的玛珥湖,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湖光岩。它是14~16万年前由平地火山爆发深陷而成,湖光岩面积为2.3平方公里,湖深446米。近年来已是声名远扬,联合国和中科院都在此设点观察。日前,本报记者特地前往探秘。
落叶无踪蛙蛇绝迹湖光岩
湖光岩有许多奇异的自然现象,八个谜团至今未解。
湖面落叶无影无踪:玛珥湖畔遍载水杉等树,每天都有大量枯枝败叶落湖,但湖面都找不到任何杂物。
湖心水位比湖边低30厘米:科学人员监测发现,湖心水位比湖边要低30厘米。
湖心无端喷出水柱:每年的6~8月份,夜间1~2时,湖中时而冒出水柱,最高达10余米。据载:1948年农历八月,湛江市没有下过雨,农历十五晚,湖水忽然高涨数丈,淹没庵寺,僧尼纷纷跑到山顶避难,三天后湖水复原位。
青蛙、蚂蝗、蛇绝迹:在火山湖与火山岩组成的4.7平方公里游览区内,向来就没有青蛙、蚂蝗和蛇出现。
湖南湖北感觉大异:不少游客反映,进入湖的南边山顶上一带感到阴阴沉沉,而在湖的北边就感觉到清醒和轻松。
软骨罗非鱼和铁骨鲤鱼:湖里的罗非鱼骨头是软的,而是鲤鱼骨头特别硬,把鱼移到别的池塘养殖后,与一般家鱼无异。
大龟、龙鱼偶露身影:有目击者称,湖中有传说中的龙鱼和大龟出没。
小湖有潮汐:众所周知,潮汐与月球的引力有关,一般来说,只有海洋和大型的湖泊才有潮汐,然而,面积只有2.3平方公里的玛珥湖却有着非常典型的潮汐现象。
宝贵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一直以来,由于湖光岩玛珥湖这项“世界之最”抢尽风头,湖光岩本身奇秀的景观和历史人文底蕴反而知者不多。
就自然景观而言,湖光岩青山绿水,终年气温比湖外低3摄氏度,因存在强磁场,衍生了高密度负离子区,负离子密度高达105688个/立方厘米,堪称“天然氧吧”。
就生态环境而言,湖四周满是原始雨林区,山上有近百种鸟和几十种生动物,湖里有四米多长的大鱼和直径约2米宽的大龟。因环形的火山岩与外界隔绝,生态保护良好。
随着中科院等科研部门在湖光岩设点观察,该地更多令人瞩目的宝贵资源逐渐撩开神秘的面纱:专家鉴定,湖光岩的火山泥是当今世界美容品,具有抗衰老作用;湖水含有很高的锶,可降血压。
关于玛珥湖
玛珥湖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湖,它的形成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由地下过热水冲破地球表面,平地爆炸。
(2)爆炸时喷出水蒸汽和碎屑而不是岩浆。
(3)湖水面低于海平面。
(4)水是地下渗透进来的地下水,旱不涸涝不溢。
目前,全世界只有两个玛珥湖,湛江的湖光岩最大,另一个在德国玛珥地区。
镇江惊现两颗变色舍利子 早晚不同颜色
3年前,镇江大圣寺惊现两颗变色舍利子。如今,这两颗不规则圆形舍利子仍在不断变色。
这两颗舍利子是3年前镇江大圣寺85岁的周子鹏居士去世后,在火化时发现的。如今3年过去了,两颗舍利子仍是上午7时至9时呈白色,中午变紫色,晚上是蓝色,后半夜为绿色。寺院曾请南京某大学一位专家破解其中之谜。该专家分析可能是受阳光刺激而变化,但后来用丝绒布把仪器和人遮盖起来,与阳光隔绝,结果舍利子颜色照常一天4变。
俄国奇异教堂 十字架水中倒影变成人像 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有个小镇名叫季韦耶沃,小镇里有座圣三一-圣塞拉芬修道院,因为存放着俄罗斯东正教著名教士塞拉芬的圣骨而闻名。近年来时常发生的一些奇异之事,让季韦耶沃的名气越来越响。很多人慕名前来,为的就是要亲眼见识这个奇异之地。
★教堂大钟不敲自鸣 众所周知,教堂或者修道院的钟不是随意敲响,通常都有着严格的时间安排。在安放着圣塞拉芬圣骨的季韦耶夫圣三一修道院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有一天,圣三一修道院的钟声却无缘无故地响了起来。教士们赶紧来到钟楼,想查明到底什么人敲响了钟。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钟楼里空夫一人,根本就没有人走近过钟楼。也就是说,钟声是自己响起的!
正在大家疑惑不解之际,有人送到一封电报,内容是圣彼得堡和拉多加都主教约安去世了。
信徒们因此得出结论:天使们为他敲响了钟。
★圣母经常夜访修道院
卡纳夫卡是圣三一教堂旁边的一条小路。据传说,圣母当年曾在这条路上慢步;而当末日审判来临之时,在这条小路上的人将获救。因此,很多朝圣者都会到这里看一看,临走还要带上一小捧卡纳夫卡的泥土回家。围绕着这条小路,也有奇迹发生。
据圣像画家维克托说,他曾亲眼见到一些从卡纳夫卡小路上走过的人,身上发散出柔和、明亮的光。尤其是在凌晨3到4点的黑暗中,这种情景更为明显。信徒们认为,圣母正是在这时造访修道院的。教堂司事安德列也说,自己在深夜走过卡纳夫卡时,在银光中见到了圣母。
★十字架水中倒影变成圣塞拉芬像
在季韦耶沃镇周围,有很多神圣的地方,每处都有着自己的名字。人们到各处去,或是为了驱除病痛、或是为了排忧解患。而有些旅游者的到来,则完全出于好奇。尽管如此,他们同样会碰到稀奇事。
例如,一位旅游者在池塘边拍照留念,等到照片冲印出来之后,他赫然发现照片中小教堂顶上的十字架,映在水里变成了正在祈祷的圣塞拉芬的侧影!
★圣母照片受伤“流了血”
在季韦耶沃人的房间中,除了圣像之外还会悬挂圣像照片。例如,在法吉玛修女的住处,就挂着一张保存在圣城耶路撒冷的圣母像的照片。
有一天,圣母像照片突然散发出香油味,而且那种味道显得非常苦涩。接着,法吉玛修女看到照片的正面裂开了一道口子,并且有液体从那里流了出来。后来,季韦耶沃人从电视新闻中得知,有个疯子在圣母像原件上砍了一刀……
★信徒相信是塞拉芬圣骨在显灵
对于发生在季韦耶沃地区的奇迹,教士特里丰对季韦耶沃奇迹非常关注,最近8年里,他一直在收集整理有关的一切资料。他深信,奇迹的发生与圣塞拉芬的圣骨保存在季韦耶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告诉记者:“自1991年圣塞拉芬的圣骨被送到这里之后,这些事件就经常围绕着圣骨、在圣洁源泉——修道院和教堂附近发生。”
特里丰教士对这些事件进行了记录,同时用录音机把经历着的故事录下来,努力避免任何未经证实的成分。
应该指出的是,特里丰教士对季韦耶沃的神奇力量的了解,不仅仅是通过别人之口,他对此有着深刻的亲身体会。1996年夏天,他的腰部突然得了病,很多天疼得不能动。最后,他费力地来到教堂,几天之后病就好了。
★相关链接:
萨罗夫的圣塞拉芬(1754.07.19-1833.01.02)是俄罗斯东正教最受尊敬的教士之一。他少年皈依,开始在坦波夫省(今下诺夫哥罗德州)的萨罗夫修行、布道,辞世70年后的1903年7月19日被尊为圣徒。1991年7月30日,装有圣塞拉芬圣骨的圣骨盒被安放在距离萨罗夫18公里的季韦耶夫圣三一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