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方面
中医认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所以人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总的饮食养生原则是:
1.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是指主食中除米面杂粮外,适量加入豆类、花生等热量较高的食物。
2.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是指奶类、蛋类、鱼肉、禽肉、猪牛羊瘦肉等。
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青菜及水果的维生素含量较高,如西红柿、青椒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是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重要物质。
春季饮食分三时期
一、早春时期
为冬春交接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
饮食原则: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饮食除米面杂粮之外,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
早餐:牛奶1袋(250毫升左右),主食100克,小菜适量。
午餐:主食150克,猪牛羊瘦肉(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蛋汤或肉汤适量。
晚餐:主食100克,蛋鱼肉类(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豆粥1碗。
二、春季中期
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肉类的食用。
三、春季晚期
春夏交接之时,气温偏热,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如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青菜。
早餐:豆浆250毫升,主食100克,小菜适量。
午餐:主食150克,鱼蛋肉类(或豆制品)50克,青菜250克,菜汤适量。
晚餐:主食100克,青菜200克,米粥1碗。
少吃酸比较好
每日除三餐之外,还要多吃一些水果,因为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增强体质有益。春季饮食宜忌生冷油腻之品,传统医学还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
警惕旧病发
据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春季是气温、气压、气流、气湿等气象要素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因此常引起许多疾病的复发:
风心病 主要由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引起的。常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复发或加重。
关节炎 关节炎病人对气象的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早春。因此,患者应重视关节及脚部保暖。如果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增加关节血液循环。
肾炎 春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对肾炎患者来说,感冒不仅引起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炎症,而且极易导致肾炎复发。
精神病 3~4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故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即使是老病人也极易复发。因此,应特别注意预防,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遵医嘱正规治疗,发现有情绪异常者,应及时就医。
花粉症 有人感到鼻、眼奇痒难忍,喷嚏连续不断,流涕、流泪不止,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胸闷、哮喘等症状,这是接触某种花粉后引起的过敏反应,又称“花粉症”。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少赏花,外出时要戴口罩、墨镜等,以减少接触花的机会。
皮炎 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痛等症状,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等。还有些患者表现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因该症多发生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故也叫“桃花癣”。
哮喘病 病人对气象要素的变化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极易引起复发或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