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0阅读
  • 8回复

☆独立乐之2005回顾~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12002
金钱
713072
威望
1904
贡献值
522






[mp=1]http://www.it4book.com/2Listen/DjProsins/054.wma[/mp]                

Marshmallow - Marshmallow










乐评

一支小清新终于来喽!Marshmallow是来自英国论坛的一个四人组,对于这支乐队,个人认为没有过多值得介绍的地方(各位可以到乐队官方站去了解),还是来看看这张唱片和说说关于“小清新”的话题!看到了,这张唱片的评价不低哦!这张专辑的音乐在音乐本身的创作上可谓是十分简单了,你就把它看成是一张吉它流行乐也未尝不可,但事情的关键即在于:当你觉得整张唱片的单曲都相差无几的时候,你会依然感觉不到那种雷同的乏味!这就是好的优秀的小清新作品的一大特点,它真地能紧紧抓住你的情感,而且或许是很单一(或者单纯吧)的情感,然后作品中就从头至尾保持着这种情感,而你,你会心甘情愿地用上几十分钟的时间,与其说是听完一张小清新作品,还不如说是保持着一种持续的情感!这就是“小清新”的杀伤力之所在,而保证它这种直指单纯情感杀伤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它很“简单”,在乐器应用上很简单,你不会将过多的思绪去关注这些音乐上的实指物件,而更多将你的思绪放到对音乐的纯粹感觉之上!所以说,在所有的indie风格中,可能“小清新”更加具有着一种音乐本源的东西,即“音乐是用来感动你的”,而其它诸多Indie类型,则或多或少地掺杂着一些实指的音乐事物,比如说后摇,它就会不禁然地需要我们知道器乐之间是如何如何协调配合;即兴,它会需要你知道这个动机怎么引发了下一个动机;等等,因为对于后者这些,你只有了解地更多,你才能更好地领略其中的感性成分!但“小清新”就不然了,不需要思考很多(可能简单到不需要思考,只需要你敏感,你就能有聆听的乐趣在其中!所以,听这张唱片,放松,放松,再放松,保持50分钟的单一非理性的情感!







The Happy Couple - Fools In Love










乐评


这又是一张极容易先封面感观而刺激聆听欲望的唱片,事实上,其中的音乐也的确切合封面的情境-夏日中互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不期然的相遇所可能会引发的一些短故事,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你有你的故事,我有我的故事,The Happy Couple则有他们的故事,他们用4支单曲叙述了他们的故事,就是这张《Fools In Love》。听Twee Pop这类的清新作品时,一定尽量不要去思考,你只需要放心地将自己的思绪放入到聆听的音乐中,小清新也有很多种,虽然大家都是小清新,但趣味其实也不尽相同的,所以你的思绪与音乐一起恣意随然碰撞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绪中是否会有着这种小清新音乐之下的情愫,不用勉强自己非得所有的小清新都入我之共鸣之中(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你不是一个“嬗变”的家伙就是一个所谓的“情圣”)!你呢?你喜欢怎样的小清新?








Nagisa Ni Te - Dream Sounds










乐评


依然是那种散适的节奏和有点站在生活之外的感悟歌声,噢!不对,突然一阵短噪打破了先前的思绪,但接下来并没有妨碍这种思绪的延伸,进而双声的演绎似乎更要是激起你的共鸣!小噪开始成为主角,女声穿插其中,如果节奏再快些,或许就是那种Twee Pop的天真风格了,但却收敛而未为放纵!收敛收敛,既然不是放纵的天性,那就依旧故我!喧噪已然远去,沙滩上,我,吉他,我们向着海的那边歌唱!但最后又出乎意料地抓狂似的,真是难以琢磨音乐的情绪!最后似乎回归了混沌似的,两种不同吉他音色所调制出来的氛围声场颇具迷幻的色彩!整张专辑的亮色即在吉他音色的调教之上,即使将人声全部去掉,这也是一张颇为不错的作品!








Espers - The Weed Tree










乐评


从唱片封面的民谣意象设计到音乐上的气质都延续了上一张作品的整体风貌,但若细细听来,还是可以感觉得到新作品的些微不同之处。在酸式民谣中,原声吉它(Acoustic Guitar)处于类似核心的创作器乐位置。拉开作品序幕的便是一小段的吉它原声弹奏,很快登上舞台的便是Meg Baird的融合了中世纪和仙乐派风格气质的缥缈恍然的女声,如果这时候,你很快地和他们的去年作品做个比较的话,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与上张作品的给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冷色调来说,此次的作品颇多了些暖色的成分,在这个冷意将至的季节,这种音乐会给听者一种触手可及的亲近感,通过这第一支作品也可以体会到Espers对于器乐运用的多样性(如长笛、电声器乐、各种打击乐器等等);第二支作品中,低沉的提琴乐色开始突出,同时长笛对于迷幻声景的营造也十分明显,此时,被认为是Espers乐队首脑的Greg Weeks登场,与Meg Baird人声相和,与第一支作品相比,这支作品显示出民谣音乐的内省取向方面的特质。








Momus - Otto Spooky










乐评


尽管这个家伙的独眼龙可能会第一映入你的眼帘,但是这里我们还是主要谈论他的音乐!尤其是这张《Otto Spooky》。有时候,你会发现对于像Momus这种艺人作品的描述将是一件颇费点脑筋的事情,因为他是那种在音乐上大小通吃、素荤皆可,什么样的音乐风格元素在Momus的手底下均可以找到其上佳的处身之地,所以,个人感觉这样一来,就得要求Momus对于各个不同的音乐情色都要有足够的把握以及更重要地平衡协调它们,不要失望,Momus正是具有这种能力的家伙,在你听完这张颇够长度的唱片之后,你就不再有任何怀疑了!Momus的音乐色感是丰富多彩的,像这种融合诸多音乐风格元素的作品甫一入耳,你顿时会感觉一种听觉上的刺激,你便无暇去细品其中的味道,而唯一能品得到的便是整体上的乐感!我从个人聆听的角度来说一下这张唱片值得点出的一些地方:
一、唱片的前4部作品基本上勾勒出了整张唱片的风格。分别体现出来四个方面的倾向:强调合成器以及原声器乐的相互融合之下的温暖情境;浓厚的管弦乐复古曲风;电声实验元素的应用(作品中主要以片断的形式予以呈现);世界音乐的异国情调。
二、音乐气质。第一次听Momus的作品是那部《The Little Red Songbook》的专辑,当时他给我的最深印象是诙谐幽默,这便是Momus那时的音乐气质,而这张新唱片依然可捕捉到这样的气息,但更多了一些实验、严肃和理性的成分在其中,但总是不失一种深层的机智!
三、合成器采样音乐元素的极其丰富。简单罗列一下:日本音乐采样、人声音乐采样、流水、车辆、马鸣和奔跑、鞭笞声;游戏声音采样(多处体现)、印度音乐采样、歌剧风格采样、中国传统音乐以及京剧采样
四、虽然在唱片开始的前20分钟内给了我们极深的聆听好感,但是愈往后听,你会发现整张唱片每支作品的人声腔调甚少变化,而且专辑也比较长,这明显地降低了此张唱片的耐听性
不管怎样,我个人是十分欣赏这样的作品和有如此音乐才气的艺人!因为在Momus的手里,你就能感觉到“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可以发生”,这正是优秀音乐的一大魅力所在!








Electrelane - Axes










乐评


Electrelane的新作基本上是一张浅噪实验作品,有些初接触这种风格作品的乐友,千万不要以为带“噪”和“实验”的,就下意识地觉得这种音乐肯定不入耳、肯定没法听,其实不然,音乐创作手法多样、各种音乐的融合皆有可能,比如说噪音和优美旋律的融合就可能出现一张Shoegazing的佳作。那我们就通过这张专辑来初步地体味一下噪音和其它音乐元素融合一起所带来的聆听乐趣。最后再说一下整张唱片的整体感觉,就是一种“慢炖”的感觉,前面基本上会让人不太看好这张唱片,而待得进行到专辑中部,才慢慢地挑起了你的聆听兴趣,因为此时钢琴演绎风格开始多样和张扬、管弦乐亦插入进来、采样实验音效的运用,不过这种兴趣,我是没有维持多久,紧接着的,似乎是乐队进行的一些音乐实验探索,虽然不乏有趣,但较为一般,专辑的尾声还是做得不错,一方面是吉他噪音做了一回主角,另一方面就是尤其赞的最后压轴之作(即给出的试听曲),此作是个人认为本专辑最亮的作品!为什么?自己听来!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www.supernb.com/temp/6ooacover.jpg[/img]


Six Organs of Admittance - School of The Flower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Acid Folk-迷幻名谣,这类作品中有很多精品唱片颇值得深入进行挖掘!个人以为迷幻名谣的迷幻之处体现在三个地方:1、吉他在同曲调下的往复弹奏;2、噪音声墙的营造;3、催眠般效果的主音。其实迷幻民谣中也有多种不同迥异风格的细分,有十分晦涩的(诸如Tower Recordings之流)、有低调忧郁沉缓的(今天的这个Six Organs of Adminttance)、还有冷峻而高调的(如那些来自苏格兰高地的艺人团体)等等!Six Organs of Adminttance可以说是Acid Folk风格中的班霸级乐团了,其音乐上一直秉承着“忧郁低调吉他+雾霭浓浓的声景+呢喃男主音”的程式,或许是这种程式的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原因,该乐团的几乎每张专辑都很不错,我想今年即将发行的这张新专辑肯定也会受到积极的评价!与2004年的专辑相比,新专辑还是作出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就是音乐中实验成分(即噪音的比重)的明显加重以及Folk风格的明显弱化,吉他的演绎风格秉承以往,但在噪音声景的营造上的确是很见功力的-贝司音墙、吉他失真音墙、澳洲土著乐器Didjeridu(那种特别长的管状吹奏乐器,其音色变幻完全依靠吹奏者的声音气流的控制)的音墙,要特别说明的就是这个Didjeridu在本张专辑中的出色演绎,尤其体现在与贝司音墙的融合上,其融合的极致表现莫过于那首长达13分钟半长的专辑同名单曲了!听完此曲后,真是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个人还是更加喜欢这张唱片风格的Six Organs of Adminttance!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www.mcb.com.hk/online/image/upload/100/patrick_wolf-doorway.jpg[/img]


Patrick Wolf - Wind In The Wires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Patrick的确是一只狼,只一年的时间就变得如此成熟!!如果你还是眷念着他的上一张专辑的话,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个新片中只有一首单曲还能够让你重温那种躁动和桀骜!当然,如果这05年对你来说是意味着更加稳成和知事,那么就静下心来品味Patrick Wolf这个80年代后的小伙子从21到22的蜕变!如果我们把Patrick上一张作品的风格定位在电气民谣的话,那么这张新作的风格那就更加地接近原声名谣,电气的成分大幅减少,新作中的电气演绎,我的理解上是为了营造一种近乎于Lo Fi的后台音景以突出前台的Acoustic器乐演奏。在旋律上,其中一些作品比上张专辑中的作品更为入耳(如上面给出的试听曲),但由于某些作品对原声器乐的有些过分的自恋式的演绎使得整部作品仍然偏向于较为晦涩的一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atrick Wolf的唱功比前部作品强了许多,你能够体会到其声音随器乐演绎的抑扬错落有致,让我不禁联想到另一个年轻人-Devendra Banhart!怎么说呢?这张作品仍是不错的,但我想如果Patrick Wolf能够将上张专辑驾驭电声的那种张扬气势运用到今次这些钢琴、提琴等器乐的演绎上,是不是会让我们更加激赏?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www.eclipse-records.com/images/marissanadler-ballads.jpg[/img]


Marissa Nadler - The Saga Of Mayflower May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前年最神似Mazzy Star梦幻之音的Marrisa小姐,05年的新作《The Saga Of Mayflower May》,我是真地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那种还能够让我沉醉其中的Dream Pop作品了!下面我把我的感觉和大家分享一下吧!^_^其实Marrisa小姐即使只是清唱的话,我想她也可以杀死很多听友的!我则是更多地相信她是那种天生忧郁的人,正是因为忧郁是她的本性,故而声音才会如此这般!如果Mazzy Star的Sandova小姐是属于沉静的夜晚的话,那么Marrisa小姐则属于寂静的清晨!这张新作品依然保有了Marrisa小姐的这种天性(如试听曲),清缓的原音吉他弹奏与Marrisa小姐的那种似乎发自晨曦薄雾中的忧郁绵沉的声音共同引领我们进入一个空旷寂静的林间境地。其实,如果各位有留心的话,在我前面的一些推荐中,我都是特别强调一张唱片中的音乐的变化性和不可预知,更加强调了这种变化性下更多的聆听趣味,但有一种情况,你将不再希望有音乐上的变化发生、你将更加愿意在一种情境中恣意沉陷,那就是遇到像Marrisa小姐这样的极其感性和极具个人魅力的艺人,可以说,Marrisa的声音是极具诱惑力的,听到这种声音,你会觉得它无法再去变化了,会觉得一点点的变化都将会使这种声音不再具有与生俱来的魅力,会觉得自己在这种声音之下唯一能做的就是随着它将你的思绪引领!很显然,我们都将被Marrisa俘虏了去,我们也很高兴被Marrisa俘虏,至少我是这样的!你呢?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www.artistdirect.com/Images/Sources/AMGCOVERS/music/cover200/drg700/g746/g74682hkp8h.jpg[/img]


Piano Magic - Disaffected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呵呵!听到第8首作品,我的确是忍不住笑了,主要倒不是因为音乐本身来得有趣,而是因为似乎音乐的推进朝着我所预计的方向进行!这的确有趣!^_^虽然没有深入听过Piano Magic过往作品,但这支乐队之前给我的印象是专门做出那种晶透、干净而又浸润的清爽作品,所以,如果这个感觉不错的话,那么这次Piano Magic还是做了一次不小的改变的,那么这种改变并不是在原先基础上的突破,而是在音乐上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这种改变,你会从专辑一开始就会明显地感觉得到。我个人认为这次改变比较成功,这是一张不错的唱片。唱片一开始上来猛然就是噪音一片(PS:似乎05年大家都挺喜欢玩噪音的),让我以为Piano Magic这张专辑要搞成噪音摇滚风格,而且吉他的演绎颇见火候;但随后的相对清爽的一首女声作品把我原先的判断思绪给拉了回来;这之后的作品可谓是五花八门了(PS:这也是忍不住笑的一个原因):颇有些新民谣风格的清真器乐、可以让你联想到Nick Cave的男主音、忧郁而不是欢快的吉他小调、玩了一把Depeche Mode似的合成器演奏、氛围下的流行曲调以及最后的弦乐合奏。看来Piano Magic想干的事情很多,所以这次都试了一把,还好,挺成功,不错!其中整张唱片中的几个突出之处,男主音的声色变幻(这个虽说谈不上佩服,倒的确会让你感觉作品的一种求变作风);非常出色的老到劲练的鼓击节奏,尤其绝赞的是第4首作品(即给出的试听曲)中的鼓击和着小电的Solo演绎;吉他音色的多变,噪音、清扬、忧郁、深沉等等;键盘对于氛围的演绎(不过这个在其它方面的掩盖之下,不大能感觉出来)。要说缺点嘛!这次Piano Magic真是“浑”了一把!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ent.linktone.com/music/world/images/pic07c73vea.jpg[/img]


Cocorosie - Noah's Ark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从去年的那张《La Maison de Mon Reve》认识这两个女子,发现这对Casady姐妹对于音乐似乎总是有着一种恶搞的情绪,当时还记得AMG上的图片是加了两撇胡子的姐妹俩,很有些论坛上流行一时的改图风气。两姐妹分别叫做Sierra和Bianca,从音乐的正统角度来说,Sierra要略高一筹,因为她从高中开始便进行歌剧人声的学习,而Bianca则更加随性地独自创作着自己的音乐。两人之前是各走各路,后来鬼使神差地又走到一起的时候,便是Cocorosie的诞生了。你若是第一次听到Cocorosie的声音,你一定会被这种音乐所具有的新奇的魅力所吸引,你会发现从两姐妹的很有些故意变异了的人声,到Lo Fi的音乐声景、清脆的键盘音色,直至到那种不绝于耳的各种拟声音效等等,你很快就会虚拟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充满着奇妙色素的音乐情境来。那么这种奇妙的魅力到底从哪里来?它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虽然我不可能将这个唱片的幕后制作给搞出来,但是我们不妨就从这两姐妹身上着手。此张新作较之上张作品要沉敛了许多,上张唱片要更加阳光气质,但新作中的元素却比上张要丰富了许多!PS:由于本人对于器乐方面知识有限,因此上面如有不对之处(未能查到准确资料),欢迎讨论指正!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emule.vcdbt.com/upload/dian/1138568474_815421527.jpg[/img]


Seven Ark - Noise Of The New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先简单说一下这张唱片,Seven Ark来自南非,虽然Neo Ouija官方文案中略微强调了一下这个身处来历对于Seven Ark音乐的影响,但是从这张新片中,我则是没能听到有任何的来自非洲的音信。综观这张小电作品,如果以比较严苛的眼光来看,此并非为一佳作,但也绝非一般作品。这是一张以节奏见长的小电,辅之以各种合成电子音效以及浅暗氛围衬托,专辑音乐旋律弱化,旋律仅仅体现在偶尔延续性的电子声效以及作为氛围音乐而出现,即使是这样的机会也会被彰显的节奏夺去更多被予以聆听关注的机会。
以上仅仅说明了此张小电作品中的简单音乐构成,真正使得这张唱片脱离一般层次水准的核心要素是节奏与丰富的电子声效以及电子噪音之间的博弈。整个作品的节奏很明显,明显的Tech Beat和Hip Hop的节奏气质,一般状况下,单纯的这种节奏往往是禁不住聆听的(更何况此张唱片还较少旋律),在这里,就体现出了Seven Ark的水平了,他用自己各种处理手法之下的电子声效来与作品中的节奏进行相衬相融,从而使得这种节奏有了一层质感,再有浅暗氛围的烘托,这就有了一种不错的小电音乐情境了,如果你可以关注到这些地方,我想你自然也就会领略到这张唱片的小电魅力了!
回过头来,谈谈我的那个新发现(献丑了!),这张唱片给我的最大的启发就是让我重新将小电的聆听点着力在“小”上,“电”并无稀奇,这种音乐的特色就完全落脚在“小”上,因此对于小电,我们是否可以将我们的关注点从旋律、节奏这些点上转移到那些能代表本质气质的“小”音乐元素上来,可以作一个换位聆听,以前我们聆听总是旋律为先,然后再看这“小”是如何辅之于旋律,而现在,我们以“小”为先,看看艺人们是怎样创作他们,让“小”为先,由“小”而见本质!
欢迎讨论,写完上面的新发现,感觉可能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小电作品,再聆听看看,求证求证!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www.piano-magic.co.uk/images/the_troubled_sleep.jpg[/img]


Mental Overdrive - 083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从这张专辑中可以听出Mental Overdrive下的电子乐的演绎还是相当出色的,作品的总体架构是在相对较少变化的电子节拍之上的极富变化的合成器乐色演绎,此外部分融入人声采样和音乐片断拼贴的作品形成了整张专辑的亮点单曲。电子的节拍基本上也就是主导节奏的把握显得比较紧凑;而合成器的演绎则跨度颇大,时而高亮而短促(形成与电声节奏的融合一体),时而缓沉以营造氛围空间,电声游走其间(最后一曲的是最棒);专辑中的几首颇具可听性的单曲基本上都融入了人声以及其它音乐作品片断拼贴,但由于电声节奏的抢耳使得这种新鲜的效果不为彰显!总得来说,这是一张值得一听的有着丰富小电演绎的专辑作品。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www.52blog.net/uploadfile1/200552134213703.jpg[/img]


Boy Least Likely To - The Best Party Ever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我们喜欢Twee Pop音乐的原因决不仅仅只是因为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天真情感,而更深一层的下意识的运动才是根本的,这个下意识就是:我们总是希望着自己的童年或许能够伴着如此的音乐而过,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不会有,但这份情感却在我们已经成年之时能够通过这样的音乐假想感知,虽然更多了一层理性的意思在其中,但我们依然会认为这份情感是如此的真挚和随之而感动!这可能会是05年为数不会多的绝佳Twee Pop作品之一,从其可爱的音乐封面,你就可以感觉到这种天真的乐趣,那么我们把这些家伙放在什么地方会比较合适呢?正值五一长假,如果你约上几个好友去野外踏青和烧烤,那么不妨带上这张唱片,在空旷的柔和的阳光之下将其声音放出,我想,它所能调和出来的情境一定会非常之有味道的!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Twee Pop味道的音乐作品,如果你是幼儿园的音乐老师,你都可以把这张唱片中的音乐作为音乐课做游戏的背景音乐,这也绝对是适合孩子们的一张唱片。我们成年人嘛,也会深深回味到那种曾经的童年时光。Twee Pop音乐中,器乐不是最重要的,做出优美的曲子才是核心,但器乐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更加可爱,这张唱片的味道十足不得不提一下其中的器乐运用(作曲创作也很优秀),荧荧闪动的合成器音乐片断、拍手鼓掌声效应用、乡村风味的班卓琴,甚至还有和着原声吉它的钟琴等等,很多器乐的运用都是细处着手,表现为各种润饰的音乐点饰,使得整个作品既有天真,亦有灵性!强烈推荐之!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www.cndiannao.com/mx/UploadFiles_7741/200603/200632220507911.jpg[/img]


Shearwater - Thieves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个人认为,其实越是让人舒服的唱片应是最好评的,评论起来也是最简单的,因为此时的什么音乐技巧、技法与引起你的情感共鸣相比起来已经无足轻重了,这就是Shearwater这张作品给我的感觉。整张唱片实际上就两点听头:男主唱和一些简单而又直达听觉深处的配乐。虽然只有5首作品,但主唱男音依然让我们领略了他对于人声的驾驭技巧,从开首的那种小心翼翼似的倾诉到和着连绵鼓击的引吭高歌以及在另一部作品中的假声演绎(给出的试听曲),这些都是引起听者情绪反应的最强元素,其实,我是觉得这位男主唱似乎是在用一种非严格意义上的美声唱法来演绎整张作品的;从配乐角度来说,某些地方亦可圈可点,如第一首作品中的鼓点气势的爆发以及后续作品中的多乐器演奏(如弦乐、风琴、班卓琴等)!从音乐情感上来说,这是一张忧郁作品,多少会让你快乐不起来,但依然会带给你另一种独特的兴奋!而这种兴奋的意义更加大于那些简单意义上的快乐!最后建议在黑暗场景上聆听此张唱片。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gloryage.blogbus.com/files/1145599405.jpg[/img]


Yann Tiersen - Les Retrouvailles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先转贴一部分关于Yann Tiersen的介绍:
Tiersen1970出生在法国Brittany(布列塔尼)的Brest(布勒斯特),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为当地音乐学校的一名童星,在6开始便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经过多年的训练最终成为一名指挥家。但Tiersen对于这种正统教育方式持有一种反叛的态度。受起喜欢的Joy Divisin和The Stooges影响,在他青年时期为当地的一些朋克乐队作吉他伴奏,同时为一些短片作配乐,还在一些戏剧作伴唱工作。1995年Tiersen出品了他的首张个人专辑《La Valse des Monstres》(《野兽的华尔兹》)初步奠定了他的音乐风格。1997年出品的《Rue Des Cascades》(《水瀑之路》)反映平平,并为得到太多的重视。1998年出品的《Le Phare》却在法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又出品了一张电台表演的现场专辑《Black Session》。1999年的专辑《Tout Est Calme》(《一切平静》)更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1的《天使爱美丽》(《Amelie From Montmartre》)为其赢得了国际声誉。同年出品的《L'absente》(《缺席者》)显现出一种国际化水准。2002出品的《C’etait Ici》这套双张现场也是十分的经典。2003年为《Good Bye Lenin! 》(《再见,列宁》)制作配乐,再次取得成功。
很遗憾,上面提到的这个家伙的多数配乐作品,我是一概没有听过,只是关注了一下去年此君与独立摇滚女艺人Shannon Wright合作的那张,当然,关注到还多半是因Shannon Wright的缘故。不过,上面有一个信息很重要,那就是Yann Tiersen曾经是喜欢过Joy Division和The Stooges的,但是否因为喜欢这两支乐队就会影响到Yann Tiersen的音乐创作,这个不能断言,但是我们可以从Yann Tiersen的音乐中去体会这种可能,我则就从这张新的配乐开始揣测一下。这张《Les Retrouvailles》总体的感觉是“感性有余,张力不足”,我十分地承认这是一张非常感性的古典乐器配乐,但音乐是将这种感性做了内敛的处理,因此音乐呈色上就未能有伸展的张力(这个各位可以比照前面的018号作品,同样是影视配乐,两种张力的方向,不过这也是和影视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概所为配乐的影视也是那种欧洲典型的感情文艺片。虽然,作品整体上没有像我的预计那样,但是我还是感受到了Yann Tiersen的不俗的古典流行气质,那种浑色深重的鼓击以及多首作品中的小提琴弦乐的出色彰显,另外特别指出的是这次Yann Tiersen邀请到了Cocteau Twins的Elizabeth Fraser,献声其中两支单曲“Kala”和“Mary”(即给出的两首试听曲),无疑这是本作品中最为感性和出色的单曲了!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www.broadwayproject.co.uk/Images/cover1_000.jpg[/img]


Broadway Project - In Finite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不得不承认这张唱片给了我耳中一震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前面的若干张所形成的暂时听感惯性与这张唱片的音乐已经相去甚远的缘故。而这张唱片已经明显地不能用那种我们所理解的独立音乐来套入了,这里就有个提醒:不要将自己陷入到一个框框中,不管这种框框曾经地是多么的被你青睐!当你遇到一张优秀的音乐作品时,更加不可以以这样的框框去进行取舍,你一定要忠实于你自己的根本的情感,这样或许才能够不断地保持住一个对于音乐的清醒头脑!这个艺人实名叫做Dan Berridge,这个家伙是给过不少的短篇电影做过配乐,也获得过不少的此方面的奖项,在音乐方面,他主要是受到前卫爵士乐以及嘻哈节奏的明显影响(这在这张唱片中可明显地感觉得到),但是这张唱片中除了上面的两个大方向音乐风格元素外,还有就是大量的钢琴以及其他多样小器乐的片断演绎,尤其是钢琴更是我认为是此张唱片的最精彩部分(尤其是最后压轴的三支单曲,给出试听曲是其中一支)!整张作品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器乐作品的大气以及节奏上的历练!但如果你仔细听来的话,你会发现其实作品并不是十分出色(尽管它应该更加出色的),其实Dan Berridge对于作品过份地追求了一种气度而忽视了所应具备的变化,而且尤其是运用了较多的各色器乐的情况之下,因此,从第1首一直听到第10首都乏缺变化(尤其是那个节奏),只是最后3支作品中的钢琴器乐的包容性弱化了强烈的节奏感之后,作品随着钢琴旋律的起伏而具有了变化的魅力色彩!总得来说!这张作品值得一听!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www.xmusix.com/Files/2006-01-18/2006011814505917671.jpg[/img]


Consafos - Tilting At Windmills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这张唱片或许有着一种踏雪无痕的感觉,听的时候是一种沉浸其中的忘我,而回归自觉之后便又会觉得无甚印象(感觉)。Consafos在英文中的意思是“such is the way of things”,隐含着那种宿命的暗语,哦,这个终极命题就不是我们所能讨论的了,我们还是来看看怎么会沉浸其中吧!使你沉浸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当属乐队的女主音歌手Stephanie Drootin,她曾和Bright Eyes乐队一起巡演以及担任Cursive的一个名为The Good Life的Project的贝司手,她在这张唱片中向我们展示了她那婉转哀伤气质的歌喉(这里还会让你联想到一些其他不错的女歌手);与之相得益彰的便是其他乐队成员的器乐演绎,这些器乐演绎的家伙也是颇有来头,以前曾经为Lullaby For The Working Class、Head Of Femur担任器乐手,也是The Good Life和Bright Eyes的前乐队成员,乐队的器乐与Drootin的人声构成了这部充满着淡淡忧郁气质和闲散态度的音乐作品。作品的音乐风格是民谣(Folk)、另类乡村(Alternative Country)以及独立摇滚乐风格(Indie Rock)的相互融合。个人比较喜欢专辑的同名单曲“Tilting At Windmills”(给出的试听),一支婉转的提琴器乐+人声作品!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image2.sina.com.cn/ent/r/i/2006-01-20/U1431P28T3D966536F358DT20060120151832.jpg[/img]


Cloud Cult - Advice From The Happy Hippopotamus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Cloud Cult的音乐有着古典的美感,因为他们直接就是古典乐器上来(看看图片就可知道),提琴弦乐是为主要古典器乐元素,在此张作品中,提琴弦乐被多次精彩地与其它风格元素形成交织,比如开首曲(试听曲第一首)即是以提琴弦乐拉开,但随着弦乐的拉伸,进而那种层面上的乐感带出了合成器所制造的轻度电噪,进而主动权让位至稳扎的电声节奏,形成了整部作品的合成器摇滚的架构,而在这其间的乐色过渡相当自然,可见乐队对于不同曲风以及元素的驾驭能力;但真正彰显提琴弦乐的本色魅力当属第13首作品,其中有一小段器乐是和钢琴以及人声和音交织一起,相当让人深刻。Cloud Cult的音乐同样电气化也很明显,但是和Supersystem的不同即在于节奏的把握,两个都是高手,但手法完全两样,Cloud Cult擅长以一种稳扎稳沉的电声节奏来主控一些作品,这样的一种节奏同时也给了其它音乐元素以施展的空间,比如摇滚乐、合成器、古典元素、朋克风格的人声、话语人声采样等等,因而Cloud Cult的音乐包容诸多风格元素与它的节奏有着密切的关系。Cloud Cult的音乐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的地方,这个还是各位自己去感觉吧!个人感觉唯一的不足就是由于专辑单曲过多,导致一些时段之下显示出音乐缺乏变化!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img]http://www.itsqq.com/blog/uploadfile/200622862852373.GIF[/img]

[img]http://tuku.sowma.com/6/B746AC31.GIF[/img]


Umbrellas - Umbrellas


[img]http://www.qtqy.com.cn/xt/x27.gif[/img]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乐评


Shoegaze~“盯鞋派”、“自赏派”,似乎现在已经渐潜于繁盛的音乐景象之下了,但我却依然在寻觅着,因为这种音乐似乎有着一种极其不妥协或者不屑的神情,我或而忧伤梦幻、我亦可狂躁颤动,可我就是“不动”!我就盯着地板(或者真是鞋子),也许这是唯一一种有着行为艺术成分在其中的音乐类型名称吧!其实Shoegaze大体上是可亲的,因为不管它是忧郁还是狂躁,依然是追求一种整体上的迷幻意境,只要能有这样的效果,手段便显得不再重要!其实我对这种音乐的理解可能会是片面的(欢迎批评指正),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典型的Shoegaze作品是梦幻和噪音的相融,梦幻是一种铺垫,而噪音则是一种不追求多大影响的爆发,由于其音乐不过多追求一种影响,因此它们是内省和收敛的,音色上是偏向于暗色一面的,而在器乐的应用上也很简单,重在吉他噪音的生成和处理(其实这些噪音也是旋律化了的!)。

[img]http://www.qtqy.com.cn/xt/new/54.gif[/img]

级别: 新手上路
发帖
51
金钱
4336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7-04
楼主谢谢啊,把非主流带进了大家视线
级别: 荣誉会员
发帖
312
金钱
18910
威望
63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7-04
good!!!support you !!
级别: 精灵王
发帖
2943
金钱
389
威望
36
贡献值
92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07-04
顶就是顶。。
级别: 侠客
发帖
101
金钱
3584
威望
2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07-04
哎,为啥国外的专辑封面都这么漂亮,而国内的。。。。。。
级别: 侠客
发帖
100
金钱
3100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07-05
谢谢你介绍得如此的详细
级别: 新手上路
发帖
97
金钱
2562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07-05
楼主啊:感觉非常好!想要购买或找整张专辑,在哪儿能找到?
把酒当歌醉一回,聆听音乐享人生
级别: 精灵王
发帖
1578
金钱
3114
威望
29
贡献值
65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07-05
好贴就得顶起来!
级别: 新手上路
发帖
16
金钱
3372
威望
0
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6-07-07
我在论坛里寻觅你的身影~~~~希望能贴更多的独立流行和后摇,有好的歌特吗?